2011年2月11日

1636~1860 的美國大學制度發展

◎唐婕(政治三)

(一)前言

在關注學科發展的同時,我們還可以注意制度的另外一個面向,也就是容納這些學科的整體大學制度的面貌。制度往往是受經濟、政治等各種社會因素所影響的,因此社會的變遷往往會反映在制度層面。 因此觀察制度的演變事實上有是同時了解社會是如何變遷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有時候一些制度也會反過來形塑社會。社會並沒有這麼決定性的力量可以形塑一切的體制,或是即使社會影響了制度之後,制度也會進一步反饋社會,改變社會原本的面貌。因此從制度面切入的迷人之處在於,可以同時分析兩個變項之間之間的因果關係,不是只是單純探討一個社會的內涵,而是進一步認識它所代表的意涵。

美國高等教育制度目前在世界中深具影響力,它不只在美國中受到重視,同時它培養的許多精英也在美國以外的地方發揮影響力,影響各地的高等教育發展。例如台灣許多大學教授都是至美國留學,回國後也把許多美國系統的研究帶回台灣,影響下一代的學術發展。因此探討美國高等教育的制度提供了我們一個進一步了解各地學術發展的基礎,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此篇文章並不是全面的探討所有的制度層面,而是著重在大學學術有關的制度方面,藉由了解這部份的制度發展,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對美國當代專業學科發展有一個基本認識。

美國高等教育制度有其特殊地方。因為其文化與歐洲的密切關係,大學制度也深受歐洲影響。美國一開始出現的大學都深受殖民母國英國影響,但後期不管這些早已存在的大學或是新出現的大學都轉而仿效德國的體制。但美國的大學並不只是這兩個傳統的綜合體,它同時也有許多創新的地方。總體來說,美國大學體制同時反映了當代市場經濟模式以及實用主義這兩個主流社會價值信念。

相較於歐洲國家普遍來說和大學學術緊密,美國政府通常只在大學的政策法規上有介入。從國家得到的資源較少,使得美國的大學朝向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發展。這樣的走向也同時導致了實用主義,大學並不能只是在學術殿堂內自得其樂,還得與社會現實狀況接軌,也就是要對社會有實質的功能。美國的大學逐漸脫離歐洲傳統的教育內容,率先改變大學內提供的授課內容以及增設許多不曾在歐洲高等教育系統中出現的學院。美國當時社會對大學的想法,是認為大學應該培養“usable man”,也就是對現代社會有貢獻的人們。另外不只是增設應用科學學院反映這樣精神,同時文學院也逐漸不再要求學生們修習拉丁文、希臘文等不實用的語言。以下簡述兩個美國領先世界首先著重的學科。

第一,它是最先重視應用科學高等教育的國家。相較於歐洲這方面的緩慢發展,美國在十七世紀後半以及十八世紀前葉就已在大學內增設許多應用科學專門領域的學院。雖然歐洲傳統大學中早已有物理、化學等科學相關的系所,但其中的教學研究多是集中在理論方面,離應用技術還有一段距離。隨工業革命傳至美國,美國一時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因此開始注意這些應用科學人才的培養,所以在大學中增設許多相關的學院。而即使歐洲在十八世紀後半葉也理解到這樣的需求,在大學中增設這樣的新興學院,但在英國,這樣的技術學院是相較較低等的,並沒有學位的授與。

第二,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中,美國首先有管理學科的出現。隨著經濟迅速發展,美國出現大量的工廠,而在二十世紀時許多工廠中發生因為管理不佳導致生產效率的降低,因此社會意識到管理專才的需求,因此開始在大學中設置管理的學院。相對來說,如同應用科學般,管理一般來說在歐洲被視為非學術的技術,早期並沒有在正式的高等教育中設置此學科。

大致了解美國大學制度特色之後,接下來將制度發展區分成數個歷史階段,並分別檢視其中的內容。以較為巨大的變革作為分界點,將制度歷史分為八個階段,分別為殖民時期,1785-1860,1869-1890,1880-1920,1920-1945,1945-1970,1970-現在。因為篇幅有限,因此本文只探討殖民時期以及1785-1860這兩個時期,雖然這兩個時期資料相對較少,且並沒有辦法直接連接到現在學科發展的型貌,但這兩個時期我認為是美國大學制度發展最具特色的時期,也就是如何從傳統英國大學模式走向現代美國大學制度的關鍵。

(二)殖民時期

此時在新大陸創立的大學總共有九所,包含目前大家都非常熟知的1636年所創建的哈佛大學(Harvard), 1693年的威廉瑪莉學院(William and Mary), 1710年的耶魯大學(Yale), 1740年的賓州大學(Pennsylvania),1746年的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1754年的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1764年的 布朗大學(Brown), 1766年的紐澤西洲立大學(Rutgers), 1769年的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可以注意到的是,這些在殖民時期所創立的大學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沒落,反而至今享有盛名,多是聚集世界各地精英的所在之地。這些大學之所以享有這樣的名聲,是因為他們與殖民傳統的密切關係。這樣的特徵與美國社會特殊的轉變有關。在1890年到1960年之間,美國社會開始瀰漫一股以殖民傳統為榮的風潮,而這些在殖民時期創建的大學成功搭上了便車,不僅收到許多社會上的資源幫助,同時也建立了永垂不朽的名聲。 而現今美國有名的常春藤名校中的八所其中就有七所大學是在殖民其間創立的。

這些古老大學多強調他們制度與英國大學傳統大學如牛津以及劍橋…等相似之處。最令這些大學自豪的大概就是寄宿學院制度。例如耶魯大學在1930左右開始實施寄宿學院制度,使大學部整體結構有新變化。這種制度主要是模仿英國許多著名大學,例如牛津、劍橋等學校的住宿方法。這種寄宿學院制度將學生以學院為基礎分成若干群體,各自有獨立的系館,使學生可以更便利的使用專業資源。

幾乎這些大學都是由新教徒所創建。例如耶魯大學的創建就是因為許多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們希望可以在紐黑文市建立一所傳承歐洲教育傳統的大學。因為這樣創建的背景,使得早期學校有非常強烈的宗教導向。不只這些大學的目標就是培養未來的神職人員,同時教導這些學生的許多教職員都早已是神職人員。因此早期的這些大學的課程內容通常都是僵硬的古典傳統,包含大量的記憶以及嚴格的教導。

另外不只宗教取向,這些早期大學通常也是所謂的精英取向。挑選學生時最重要考慮的因素並非是個人的才智而是他們的社會背景。而這些擁有良好社會背景的學生們畢業之後繼續他們社會精英的角色,帶動整個美國社會的發展,例如當時美國的許多建國人士(founding father)就是由這些早期殖民時期創建的大學所培養的。同時這些大學都只收男性學生, 例如耶魯大學的大學部自1969年才開始招收女學生。

不過殖民時期的美國大學雖然是借鏡於歐洲大陸的教育系統,以及非常強調古典課程的學習,但並不是完全仿照殖民母國英國大學的設計,一方面來說他們拒絕了一些傳統,另外一方面他們也有許多創新的地方。

當時的課程主要包含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修辭學、邏輯、數學、自然哲學(natural philosophy)以及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從這些大學提供的課程可以理解到當時的大學是遵循歐洲教育的傳統,與今日美國大學的實用主義有很大的差別。上述已經提到這些大學主要目標是培養神職人員,因此熟讀古典語言是很重要的要求。不過這些課程並不只是提供神職人員的訓練,修辭學、邏輯等課程使得這些大學學生多是雄辯的、擁有敏銳的思考能力。因此許多學生在畢業之後其實是成為社會上政治以及法律的人才。可以注意到的是,大學畢業之後選擇成為神職人員的學生逐漸減少,而成為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領導的精英人數逐漸變多。因使可以說這些大學早在殖民時期就慢慢脫離了宗教的束縛。

在財務方面,雖然這些大學多是由殖民地政府所資助創建的,但他們很快就了解到依賴政府是不切實際的做法,因為通常這使得其他力量可以干預大學的運作,例如當時許多創建大學的先驅在考慮設置大學的位置時,同時也要考慮該地區是否可以提供足夠的財物援助,另外這些政府的援助通常都並不是穩定的,深受當時租稅等收入所影響。因此美國大學很早就開始另闢財源,包括學生的學費、社會上許多人士的捐贈…等。這樣的大學財務來源也使得美國大學理解必須要時時謹慎,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精進,如此才可以確保其在社會中的地位,獲得足夠的財務資源。這可以說是當代美國大學市場經濟模式的傳統。

(三)1785-1860

美國獨立戰爭的發生(1775~1783)對於美國大學制度的發展有具大的影響。總體來看,在戰爭結束後美國大學的總數有快速的增長。 這時社會瀰漫一股反英的情緒,美國社會認為必須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美式大學。因此在1782到1802年短短二十年之間,就有十九所新的大學成立,包括喬治亞州立大學以及第一所天主教大學,喬治城大學。而這股反英情緒同時影響大學內部課程設計,因為法國在獨立戰爭時的幫助,因此法國許多哲學思想進入美國高等教育的課程中,有些學校更以法文取代了希臘文的課程要求。另外法國的技術學院制度也影響了美國軍事學校的設計,例如1802年所創建的西點軍校就深受影響。

不過因為許多美國大學畢業的精英認為此時美國的高等教育已經脫離英國傳統,有其特殊之處,因此社會上有許多人是拒絕全面改革已存在的大學。不過隨著社會許多因素的影響,大學仍是逐漸的在朝向改革的道路前進。

影響改革的社會因素至少有五項。首先,就是持續的反英情緒。即使美國在獨立戰爭中脫離殖民母國英國,但在1806年到1814年之間兩者仍持續發生數次的衝突。這樣的歷史背景讓美國社會中的人們對所謂的英國傳統感到厭惡,認為自己應該要重新建立屬於自己的傳統,以區別美國與舊大陸之間的不同。

第二,社會對於科學知識的改觀。雖然當時歐洲大陸正如火如荼的發展工業,但新大陸的工業卻仍在起步階段,因此社會對於科學以及技術知識並不熟悉,也不認為這些知識有必要進入高等教育中。要等到許多科學知識被應用到社會發展中,尤其那些早期的西部拓荒者依賴科學技術開發蠻荒之地的成就,社會才漸漸認識了科學知識以及了解到其對社會的必要性。例如但從前言可以知道,隨著美國工商業的快速躍升,社會對於科學技術、管理等人才需求旺盛,因此反而作為後起之秀的美國,是第一個將應用科學以及管理納入高等教育的國家 。       

第三,美國社會中實用主義的傳統越來越顯著。美國作為一個移民社會,許多人從舊大陸漂移過海來到美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這些人們通常來到美國時都是一無所有的,需要胼手胝足的為生活奮鬥。因此美國社會中判斷一個人的成就時,並不是考慮他們的出生背景,而是他辛勤工作後的成果。所以美國人對於很多事物都是“功能取向的“,而他們也認為大學應該訓練的人才應該是對社會有實質貢獻,有用的人。

第四,還有大眾對民主的渴望。雖然美國的大學體制是仿效英國的,但他們反對將這個高等教育制度交由幾個具有特定社會階級的人們獨斷管理。這樣的轉變也可以清楚在社會中看到,在1828年時,成為第七屆美國總統的人是一個沒受過什麼教育,強烈反英的安德魯傑克森,並開始一段人人平等的時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德式大學的影響。美國許多人士引進了德國大學的系統,並以此為模型來改革美國大學。德式大學為帶動美國大學改革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他使得美國脫離英國傳統,也就是大學的主要目標在於培養社會的紳士(Gentleman),這些人在學校所獲得的教育內容是不切實際、或是只是單純想要區別自己與其他階級人們的知識。

在英國傳統下的美國大學,對於學生入學的標準很低,且通常這些標準都是拉丁文或希臘文這些古典科目,這樣的入學門檻使其並不能有效挑選學生,從資料來看,有些註冊的學生甚至只有12歲。另外,他們所提供的課程是古典傳統的,僵硬的,且是不切實記的。
相對來說德式大學不僅有嚴格的入學門檻,且很清楚的將大學設定為中學以後才可以進入的教育系統,因此可以又效挑選適合的學生。另外,他們提供了許多領域的學習,學生擁有很多的選擇學習科目的自由。第三,德國大學通常擁有很多的學術自由,教授可以自由的挑選教學內容以及研究內容。第四,他們大學並不只是提供上課的場所,還擁有許多圖書館、研究中心…等設施。

而美國在參考德式大學的模式逐漸開始改革自己高等教育系統。首先美國大學開始引入了現代的學科,最重要的也就是科學相關學科。但這些現代學科病沒有馬上成功的在殖民時期創立的大學中取得地位。而是許多在此階段新成立的大學擁有較大的彈性,並成功的轉型成為現代大學的樣貌。

其中可以從1819年所成立的維吉尼亞大學清楚看到這樣的改變。此大學成功將傳統沒有太多分科的課程成功的分為八個不同的學科,包括古典語言、現代語言、數學、自然哲學、自然歷史、解剖與醫藥、道德哲學以及法律。而學生們可以自由的在這學科間選擇。這樣的轉變反映了社會認為大學應該培養對社會有貢獻的專才,而非只是有良好教養的紳士階級。

雖然仿效德式大學的系統,不過美國又有一些獨創的地方。一方面因為美國的大學不像德國大學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如此緊密,因此美國大學行政部門另外需要需多人的共同運作,因此在1825年時哈佛首先創立了所謂的系所制度,將各個不同領域的學習與數個獨立的行政部門彼此結合。另外相較德國強調學術研究,美國的實用主義使其增設許多應用科學的領域學習。

(四)結論

這兩個歷史階段呈現了美國現代大學中的學科分科是如何出現的,提供一個了解美國當代學科發展的基礎了解。 從一開始英國傳統的通才教育到專才教育,以及大學的課程從古典傳統到現代科目的引進的兩個顯著發展,都呼應了美國社會獨特的歷史發展脈絡。制度並不是枯燥僵硬的,而是匯集了許多社會中的力量所形塑而成的。

(五)參考書目

Manicas, Peter T. “Chapter Three: The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s: The American  
                                Model.”In Discourses on Society: The shaping of the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s, 1991.
John R, Thelin. A History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Gregory A. Barnes.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A World Guide. ISI Press, 1984.
Jonathan R. Cole. The Great American University. PublicAffairs, 2009.
Lawrence W. Levine. The Opening of the American Mind. Beacon Press,1996.
Kelley, Brooks Mather. Yale; a histo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4.